首页

扶桑女王首次黄金

时间:2025-05-28 18:38:24 作者:中国社科院发布多项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大成果 浏览量:38029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李京泽 孙自法)5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出席活动并致辞。高翔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发布的首批重大研究成果,每项都得益于跨学科研究的深度融合,都凝结着研究人员孜孜以求、锐意创新的智慧和心血,来之殊为不易。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供图

  本次发布会发布重要文物修复成果、“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成果、重要研究阐释成果三大类共7项。其中,“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土王冠保护修复成果”首次完整复原吐蕃时期复杂造型王冠及冕旒文物实体,见证了高原丝路文明交流融合的历史辉煌。“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唐代陶质龙首建筑构件制作工艺及保护修复成果”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曲面微区X射线荧光分析、三维激光扫描、虚拟拼接等技术,为龙文化形象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考古依据,实证了雄安新区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乌兹别克斯坦蒙扎铁佩遗址文物保护工作成果”展现了中国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跟着走”到“领着走”的切实转变,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生动展示。

  此外,《从聚合到融合:东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的人群互动》论文成果运用多学科方法实证该地区东周时期的人群交往交流交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考古出土葡萄属种子遗存初探——兼论本土葡萄属植物的栽培可能》论文成果论证植物考古发现中国本土葡萄属植物资源数千年持续利用,没有因西方欧亚种葡萄传入而被取代,二者长期共存。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代早期,我国先民可能对其管理甚至栽种。《中国早期泡碱玻璃的源头与传播路径:来自新疆早期铁器时代(1000-202BC)蜻蜓眼式玻璃珠的新证据》论文成果通过对“蜻蜓眼式”玻璃珠开展微量元素成分分析,勾勒出一条比“丝绸之路”早近四百年的交流通道,证实新疆是地中海玻璃东传的关键节点。《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合金技术和矿料来源的再思考》论文成果证实了二里头先民已掌握较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具备对金属资源的控制和生产组织能力。

  本次发布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科研局、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共同承办。(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航行警告!渤海北部部分海域进行军事演习

随着存量政策落地见效,到9月,经济景气度明显改善,从经济基本面的反映来看,7—8月有政策尚未落地、天气因素影响建筑业和高耗能产业等原因,致使经济继续惯性走弱,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8%,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终结了3月以来连续5个月的下降趋势。

6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5% 企业生产保持扩张

“预计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降低政策利率,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推动LPR持续下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经济加快恢复和持续回升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董希淼称。(完)

羽毛球世青赛:马来西亚组合战胜中国组合夺得男双冠军

“港城一体、产城一体、城乡一体”,如今的郑蒲港新区正如其成立之初的定位,已然成为安徽江海联运枢纽的中心,现代化新城区见证了港兴城兴的变化。

“萌生:从齐白石到黄永玉”大展启幕

此后,随着部队建设的发展、装备更新换代,王怀生一次次转岗,也一次次把工作干到极致,取得了一项又一项荣誉。在专业上帮带新人时,这位战友眼里的“老大哥”最常讲的,总是对待工作的态度。

旅游“热” 藏装“火” 藏装经济出圈了

南宁2月28日电 (王以照)“富士山火山喷发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火山泥真的能做面膜吗?”一个个童言无忌的问题在广西南宁市的课堂上提出。火山地质与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一一细心解答。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